新学期第一课“家校共育”,教育者、家长、学生们说——
用爱敲门 双向奔赴
蚌报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文/图
蚌埠日报
作者:
新闻 时间:2023年09月04日 来源:蚌埠日报
我们开学啦。
9月,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。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形容教育里的爱,就像池塘里的水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正是这种爱,散发出温暖和光彩。 新学期,我市不少学校用“爱”敲门,让学校和家庭“双向奔赴”,寻找孩子成长“最优解”。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教育者、家长、学生们怎么说。 “园丁”陪伴“小树”共成长 我们常说“教育”,教育包含着“教”和“育”。 想把孩子教育好,只靠老师的力量,是远远不够的。家长认真配合好老师的工作,彼此各司其职,形成合力,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。 “信赖往往会创造一种美好的境界。”蚌埠市龙子湖区未来实验小学校长尤静说,家长要相信学校为孩子的发展所做的努力,要相信老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士,具备先进的理念和扎实的技能。在这种信任的环境中,大家方向一致,劲往一处使,教育没有障碍,孩子不会无所适从,他们就能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成长,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,及时得到解决,孩子能够健康向上成长,这是家校共同发力的最好的结果。新的学期,愿每一位老师与孩子们共同成长,不负时光,不负自己。 “家校共育是一种跨界合作的表现,家长与学校的配合越好,越是默契,那么教育便会越成功。”蚌埠市蓝天路小学副校长韩炜说,家校共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创新。孩子如同一棵树,家长则是养分,给树提供养分,让他们向上生长。而老师就像是园丁,帮助小树修剪枝丫,让他们成长得更好。学校与家长携手合作,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。 常红是一名小学教师,她说,新学期伊始,她在班级群里,把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转发给了家长,说明这些书非常适合孩子们。这次谈话后,班上几位学生家长相约每个周末去图书馆阅读,并和孩子们一起阅读。“看着孩子们课间开心地交流读书心得,我觉得这一切得益于有效的家校沟通。” 做“以身作则、永不缺位”的家长 闻艳芹的孩子,今年上四年级。她说:“说起‘学习型组织’这个名词,我自从有了“妈妈”这个身份后,对它感触良多。” 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。学习不光是在学校里要做的事情,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,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。 闲暇时,闻艳芹和孩子经常一人捧一本书坐在阳台上,沐浴着阳光,像海绵一样吸收着书本里的知识。她常和孩子说,虽然我不能经常带你出去看外面的大山大河,但是我可以和你一起在书本的海洋里尽情遨游,与你共同进步。 “对于学生们来说,老师是他们生命中十足珍贵的人。对于老师的善意指引,家长和孩子都要心存感恩。”孙璐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,她说,老师虽然重要,但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父母的一言一行,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。即使学校再好,老师再优秀,环境再优越,都不如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来得大。在她看来,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,正是用言传身教来为他们塑造正确的三观。 爱,请不要缺席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,无疑是拥有以身作则、永不缺位的父母,以及尽责有爱、心中有光的老师。 倪浚宸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,爸爸是一名消防工程师,妈妈是全职妈妈。倪浚宸说:“父母虽然普通,但从不缺席对我的陪伴。” 倪浚宸说,每当阅读的时候,身旁经常有妈妈、爸爸拿着书本的身影。“妈妈在我眼中更是一个温柔而伟大的母亲,她阅读和家庭教育相关的书籍,陪我一起学习,一起成长。在生活中他们也很尊重我的意愿,生活在这样一个温馨而和谐的家庭,我非常幸福。” 邵书恒今年上二年级,他说:“爸爸工作很忙,陪我的时间很少。但爸爸说的话,我一直记在心里,只有不怕苦、努力向上,才能长成一棵大树。” 采访中,也有不少学生表示,父母忙于生计,陪伴他们的时间很少,鲜少辅导学习,平时接送多靠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。二年级的瑶瑶说,父母在外地工作,她很羡慕父母接送上学的同学。 我想,家长以身作则,信任老师;老师尽心尽责、心中有爱;孩子健康努力、感恩向上,才是该有的样子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