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版/ 06 版:小南山 /下一版  [查看本版大图
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历史报纸
选择其他日期报纸

刘知州涂山祈雨

□李焕俭 文/图

蚌埠日报 新闻    时间:2023年08月29日    来源:蚌埠日报


  淮畔涂山
  古代涂山祈雨处——灵泉
  “起驾,抬泥龙巡游涂山,抵达灵泉祈雨!”
  “焚香祭拜,鸣炮奏乐。上三牲供品,给淮河龙王跪拜叩首。”
  “知州大人宣读祈雨祷文。”
  “礼毕,恭请淮河龙王升天行雨——”
  这是古时官民人等抬着泥龙,登临淮河岸边涂山灵泉祈雨的场景。古时民智未开,生产力低下,人们无力抗拒自然灾害,遇到久旱无雨,官民万般无奈,纷纷出动,到龙潭、龙窝、龙王庙、水神庙、关帝庙、土地庙等地,祭天祭地祭神灵,祈盼龙王早早升空,播洒甘霖,解除旱情,造福万民。
  涂山祈雨的灵泉,实为圣泉灵泉牵手相连。灵泉泉穴,坐落涂山主峰西侧悬崖峭壁之下。泉水自山石缝中汩汩渗出,晶莹澄澈,清凉甘洌,大旱不涸。相传,天上玉皇大帝,为保淮河两岸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,命淮河龙王,常年驻守涂山灵泉,按时播撒雨露,护佑一方百姓。灵泉因此成为淮上官民求雨必祀之泉。
  “知州老爷,五黄六月,二十多天未下透地雨了,快快求龙王爷下场大雨吧!”
  “知州老爷,您赶快到涂山灵泉祭拜,让龙王升天播雨吧!”
  “青天大老爷,芝麻、黄豆、秫秫都快干死啦,祭祀神灵求雨,不能耽误哪!”
  南宋时期,涂山属于濠州管辖。宋宁宗庆元元年(1195)农历六月,盛夏酷暑,赤日炎炎,久旱缺雨,满地庄稼开始枯黄。农夫心中如汤煮,知州无心把扇摇。相传,某日天刚放亮,濠州知州衙门前,就聚集一大群老百姓。他们哭天喊地,跪在那里,恳求知州老爷祭祀神灵,让龙王赶快回来行雨,解除大地旱情。
  封建社会,这知州知县,是朝廷命官,人称当地父母官。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。州衙门外人声嘈杂,知州不知何故,让衙役打开大门,三步并作两步,来到百姓面前,问明事由,双手抱拳,躬身施礼道:“各位父老乡亲,快快请起,快快请起,吾为一州之长,祭神求雨,理当义不容辞。吾已备好舟船,定于今日午后,启航开赴涂山。明日清晨,登山祈雨。各位父老,愿意随刘某求雨者,可到州衙找师爷报名。州衙挑十名男性乡贤,随吾乘船到涂山灵泉祈雨,决不辜负父老殷切期待!”
  知州大人说完,躬下腰身,再次抱拳,向跪在地上的百姓施礼:“各位父老乡亲,别再跪了,快快请起回家吧,祈雨刘某责无旁贷!”
  这位知州,姓刘名仲光,农家出身,自幼青灯黄卷,十年寒窗,苦读经书,由秀才考取举人,再由举人进京赶考,皇榜有名,高中进士,从七品知县做起,廉洁奉公,爱民如子,口碑载道,步步高升,被朝廷提拔为五品知州。这次濠州地域大旱,沟塘干涸,井底见天,抗旱救苗,无水可取,如何是好?刘知州心急如焚,辗转反侧,寝食难安。按照濠州地域风俗,出现此类大旱,父母官须到淮河中游的涂山灵泉,祭神祈雨。
  涂山在濠州上游,离州衙百余里水路,舟船从濠州水门启航,可直达涂山脚下涡口淮岸。刘知州风风火火,雇上两艘三条桅杆大帆船,当日午后扯起风帆,沿着淮河,顺风逆流,船头“哗哗哗”顶起浪花,破浪向涂山快速进发。红日西坠,月上柳梢,舟船顺利抵达涂山脚下落帆,打火做饭,就地歇息。翌日,雄鸡初鸣,东方尚未破晓,刘知州一行人等,简单用过早餐,洗漱完毕,更换礼服,整肃衣冠,高举彩旗,敲锣打鼓,抬着一盘泥龙,沿着陡峭的登山古道,向涂山进发。二三十人的祈雨队伍,经过狮虎山、蛇倒撑,越过定国石、北天门,翻过灵官殿,汗流浃背,气喘吁吁,终于来到涂山顶峰西侧的灵泉。
  “停锣息鼓,排列队伍,献上供品,准备祭祀。”有司手持令旗,高声宣布。
  锣鼓声停,三班衙役,小心翼翼将泥龙抬放在泉畔,给龙王上完供品,依次焚香祭拜。刘知州是祈雨最高官员,面对灵泉,抑扬顿挫,宣读祈雨祷文:“刘某仲光,身为濠州郡长,未能恪尽职守,铲除邪恶,让百姓安居乐业,以致州郡久旱无雨,炎炎烈日,万物焦枯,民不聊生。民有曷罪?罪在胡处?罪在刘某,治郡失职!今到涂山,神灵面前,自当反省受罚,让刘某头顶烈日暴晒,向天地神灵谢罪!万望神灵慈悲为怀,惜吾濠州百姓疾苦,派委淮河龙王,升空行雨……”
  刘知州宣读完祈雨祷文,挥笔亲书“灵泉”巨字,让石工镌刻泉畔山崖。此时此刻,刘知州余兴未尽,又命工匠在禹王前立碑曰“有夏皇祖之庙”,在涂山造祷雨祠,镌石载祷雨事。一百八十年后的明洪武八年(1375)冬,大学士宋濂陪皇太子朱标登涂山,在《游涂荆二山记》中留下“灵泉”寻古见闻:“从微径入灌莽,抵岩罅,储泉一泓,味甚甘,覆以茅茨,曰圣水亭,取水以禜雨多验。”康熙《凤阳府志》载:“(禹)庙西下陡峻处有泉澄滢,四时不竭,遇旱祷雨泉边辄应,故镌石曰灵泉。”由此可知,灵泉之名,源于涂山祈雨。
  灵泉上接涂山禹王宫西悬崖峭壁,下临淮河荆涂大峡谷,泉旁怪石嶙峋,林木茂密,环境清幽。“灵泉皓月”为涂山美景。皓月当空,月映山泉,好友相聚,以水代酒,对月当歌,如临仙境。元朝,泉畔曾建有“圣水亭”。今泉畔建有“圣泉亭”。亭南峭壁有书法家李明“雄视五岳”行书摩崖石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