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版/ 08 版:先行者 /下一版  [查看本版大图
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历史报纸
选择其他日期报纸

五河至蒙城高速公路项目——

强化要素保障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助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

本版文图 李景 张英杰

蚌埠日报 新闻    时间:2023年08月11日    来源:蚌埠日报

放眼长三角
优化高速路网布局
  五河至蒙城高速公路项目是联通豫皖苏的重要省际通道,是安徽省高速路网布局“横二”和“横三”线之间的加密联络线,串联“纵一”“纵二”和“纵二并行线”,是安徽省高速路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  我市积极响应“淮河生态经济带”和“长三角一体化”国家战略需要,加速推进各项工作,努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,助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。
  五河至蒙城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119.5公里,其中蚌埠段约103公里,亳州段约16.5公里,总投资约148亿元。
  项目线路起自五河县双忠庙镇,接已建徐州至明光高速公路及在建五河至泗洪高速公路,向西延伸,经申集镇、东刘集镇,固镇县刘集镇、固镇经济开发区南、杨庙镇,怀远县包集镇、蚌埠滕湖机场北、双桥集镇,止于蒙城县板桥集镇,接在建亳州至蒙城高速。
  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,设计速度120公里/小时,路基宽度27米。设五河北(枢纽)、东刘集、固镇南(枢纽)、连城、包集(枢纽)、双桥集、板桥集南、板桥集(枢纽)等10处互通立交,同步建设匝道收费站5处、服务区2处、养护工区2处、管理中心10处等必要的工程设施。项目建设期3年,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。

抢抓机遇
关键节点有序推进
  今年6月18日上午,五河至蒙城高速公路正式开工,掀起项目建设大干快上的新热潮。
  7月,五河至蒙城高速包集枢纽上跨G3京台高速工程启动,此举标志着包集枢纽涉路施工正式拉开帷幕。五蒙高速包集枢纽共有5座桥梁上跨G3京台高速工程,分别为主线特大桥,A、B、C、D匝道桥,采用55米、60米、70米钢箱梁单跨跨越京台高速,为G3京台高速预留出“四改八”条件。截至7月下旬,五蒙高速全线完成桩基1948根、系梁承台92道、立柱170根、预制梁板304片。
  8月3日,五河至蒙城高速公路土建05标首榀钢箱梁在包集枢纽施工现场顺利安装完成,标志着五蒙高速包集枢纽正式进入上跨G3京台高速工程涉路施工阶段。
  一个个关键节点顺利开展,得益于项目工作抢抓机遇、加速推进。项目公司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前期审批工作,逐项完成勘测定界、基本农田补划、征地拆迁协议签订、专题报告论证、补正资料完善等各阶段事项,截至2023年6月1日,项目全线获得自然资源部建设用地批复,全面完成前期用地审批工作。
  项目招投标工作同步开展,主体工程划分7个标段,已完成7个标段土建施工及5家监理单位合同签订工作。其中01标沱湖特大桥钢栈桥110跨、长1.2公里,已于4月20日全线贯通。

强化保障
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
  我市强化组织保障,整合成立全市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,建立市主要领导统筹抓、分管市长亲自抓,市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,发展改革、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等市直部门、县区政府共同参加的调度联络机制。
  建立项目任务清单,全面实施“每天关注、每周调度、每月推进”制度,逐项制定时间表,以责任压实确保工作落实。市主要领导超前谋划,分管市长每周调度,市交通运输局密集调度,将项目前期工作任务节点分解到天、工作职责明确到人,五蒙高速用地预审、工可、初步设计、施工图设计等批复,以及用地报批工作较省政府明确节点全部提前完成。
  抓早抓快,强化通力协作。按照“及早开始行动,避免后期被动”的工作思路,我市参照省级高速公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模式,提前开展五蒙高速公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。抓住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、线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契机,积极与自然资源、林业部门对接,将项目纳入调整范围。为及时解决项目推进存在问题,建立市级交通、发改、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、农业农村、林业和相关县区政府参与的多部门“大专班”协同调度机制,定期会商、一事一议、对口向上,多渠道、高频次调度项目前期工作。针对用地预审、工可报批等关键线路工作,在市级部门间横向会商协调推进的基础上,建立省市交通运输部门纵向会商协调推进机制。涉及省级层面事项,省交通运输厅提前介入,超常规突破性实现五蒙高速用地预审材料于4月15日“三调图”启用前报送自然资源部审查。
  高质高效,强化向上对接。项目用地预审及工可批复前,市交通运输局提前谋划初步设计、施工图设计审查等后续工作,在省交通运输厅大力支持下,实现容缺审查、快速审批。项目于7月20日取得省发展改革委工可批复,7月27日省交通运输厅初步设计批复,8月29日完成施工图设计批复,仅仅1个半月内取得了3个关键节点的批复文件,尤其初步设计从报件到批复仅用3天、施工图设计从报件到批复仅用5天,批复之快,创造了项目前期工作新的安徽速度,为项目顺利招标并开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。
  与此同时,强化资金保障,依托市城投公司融资平台,与多家国有银行签订银团贷款合同,累计取得资金支持148亿元,极大保障项目顺利开工和后期建设资金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