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版/ 06 版:小南山 /下一版  [查看本版大图
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历史报纸
选择其他日期报纸

内心深处的桥

□韩建国

蚌埠日报 新闻    时间:2023年08月01日    来源:蚌埠日报

  家乡有好多桥,这一点不容改变。对桥的记忆,在儿时的时光里隐约再现,有水就有桥,这是我的直觉认为。直到大了些,我刻意去问村里年长的老人,面对这个话题,他们总是不加理会,有时实在厌烦了,随便搪塞我一句,自己长出来的。我撇着嘴,咕哝着回,骗人,我才不信。面对这种尴尬的场合,我自感无趣就跑开,最后拉下的是他们的阵阵哄笑。
  村外的一座石桥分外醒目,是村民们生生不息的必经之路。对桥的记忆也无从考证,就连村中一些有资历的长者,也无法准确说出来此桥的来历和年岁。被岁月沉淀了许久的桥简单得明了、简单得干脆。远远望去,青蓝沁色甚显混搭,乍一看,近似古时青花瓷器般的质地,颇有一份浓郁的古韵情怀。近观石桥的桥体,很是养眼,几块青蓝色的大石板错落地搭在一起,恰好形成了桥面。而桥墩的组成,有几个被凿得浑圆的石磙尽力挺举着霸气十足的石板,最终称为概念上的桥。
  看似简陋却相当有创意的石桥,静静地卧于村头的至高处,突兀且挺拔,骨感分明,许是辨识度高的缘由,直愣愣地扎进了人们的视线里。透过不同的角度看桥的躯体,呈现一种独特的抽象模状,让一些画者都唏嘘赞叹她的冷艳与至美,近观通体韵润的桥体,无形中与你平行对视的折射间,倏然撩入眼帘。风从桥下迂过,水面泛起了涟漪,偶溅的水花敲落在石桥壁上,发出特有的叮铃声,随之一阵阵通灵的回荡,让你折服、让你回味、让你聆听她的呢喃!苦楚般的境遇且日益寂寥的桥,难道你是凡间的精灵再现,难道你是村民膜拜的图腾吗?
  趁大人们劳累了大半天都在午睡,我总是选择在午后的时段去桥下戏水畅游,事先与几个玩友约好,一顿饱餐过后,丢下碗筷,即要闪身开溜了。一路上与几个小伙伴欢快地蹦跳着、欢叫着,就像一群遇水则亲的小鸭子,齐刷刷地迈着大步扑棱着翅膀向水中使劲扎去。
  这个季节的雨水来去自由,天空如婴儿的脸嬉闹无常,被风撕破的水隙间,有时点滴、有时却劲雨。桥被雨水尽意地泼洒开来,显见油光闪烁或清影透亮,这时,闪耀的光晕与当下的烈日正成一统。赤脚踩在光溜净滑、火辣辣的青石板上,脚底板瞬间会被抓牢,黏黏的,烫烫的,若是多停留会,定会留下不一样的感受,于是,我迅速收脚离去。
  往往是一场暴雨过后,石桥的墩被冲刷得摇摇欲坠,歪斜全无没有规律的分布条理。正是这样,它还是很刻意随性地挺立在人们的视角里,让你有不忍的爱怜。河沟里沉睡着多年掉换缺损的石板,露出隐约半边的板面,经长年地洗刷和印染犹如水中遗存的墨玉,等待让你开采。躺在光滑湿润的石板上,实感惬意悠哉,温润的石板柔柔的、软软的、绵绵的,就像投入母亲温热的怀抱安静地独享。
  桥是家乡映照的明镜,她见证了世间的变幻无常,尝尽了人间苦暖。如今旧貌换新颜,旧桥换新桥,美好乡村建设逐渐走上预期的目标。生活要继续,日子红红火火,村民们还是时常提及祖辈流传已久的石桥。时间总会唤醒留存的记忆,去附和着打开心窗,深深念及,曾经的桥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腿、是村民们的眼、更是村民们的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