办好民生“小事”守护居民“大幸福”
——访东升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志军
蚌埠日报
作者:大家庭 小事 当作 大事 精准办 马上办 经常办 小确幸 变成 大幸福
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16日 来源:蚌埠日报
 东升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志军。
蚌报融媒体记者 何沛 文/图 东升街道始建于1960年,辖区企业较少、个体工商户密集、老旧生活区较多,城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。东升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志军今年入职以来,每天都在思索如何把辖区打造得更加美好。随着一系列的便民惠民举措落地,李志军对辖区的民生工作更添了信心,他决心带领街道及各社区工作人员立足本职、攻坚克难,努力奔跑出东升街道发展的新速度。 “没想到有一天,我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。”72岁的吴大妈带记者参观了她的房子。这套一室一厅的公租房,地上铺着明亮的瓷砖,厕所里的马桶、面池,厨房里的操作台、洗菜池等一应俱全。用吴大妈的话说:这是她老年幸福生活开始的地方。 “前期,对辖区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,了解到吴大妈的生活状况后,街道主动为她争取到了公租房指标。”在李志军眼中,百姓的安居梦是最受关注的民生工作之一,居民的需求就是工作的目标和方向,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居民解决问题。这件事,必须做好。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“关键小事”,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。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专业化、规模化发展,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安心、便捷的用餐体验,是街道抓的重点工作之一。“一日三餐,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需求,老年人用餐不方便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问题,街道积极探索社区大食堂供餐经营模式,让老年人吃得饱、吃得好、吃得方便舒心。”李志军说道。 在东升街道民生实事社区大食堂,十一点不到,大厅里便逐渐热闹起来,每张餐桌旁都围坐着几位老人,他们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,一边拉着家常。“大食堂是社区的养老助餐工程,目的是解决社区特殊困难人群及老人吃饭难问题。大食堂开业以来,每天接待就餐老人100多人次。”李志军告诉记者。 “社区大食堂,真真正正地开到我们老人的心坎里。”79岁的赵大爷告诉记者,前来就餐的老人大多是空巢老人,平时一个人待在家里十分寂寞。现在好了,有了社区大食堂,大伙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,心情也变开朗了。 东升街道现辖新旧2个片区,辖区面积6.4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4.8万人。近年来,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,以城市基层党建36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为抓手,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。目街道全面推行“社岗通”全科服务模式,实行“开放式办公、一门式受理、一口清导办、全科式服务”的工作模式,实现了居民办事方便快捷、社区工作减负增效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“红色物业”,组建社区、业委会、物业协同治理联合体,建立需求共诉、资源共享、项目共推机制,成功解决小区停车难、机动车占道、污水满溢等棘手问题。 “我们将聚焦民生,进一步优化民生服务,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生活保障。”李志军说,在成功改造两站、施家洼、淮滨等社区,顺利接管龙湖春天、海亮等社区基础上,街道将趁热打铁全力优化辖区居住环境。同时深入推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,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、“家门口”的服务。继续抓老旧小区改造,解决群众“解急难愁盼”,解决好老旧小区停车难、充电难问题。 社区有温度,城市才有品质。“身为东升街道党工委书记,一定要时刻想着人民群众,为民办实事,管理好东升街道这个‘大家庭’。”采访最后,李志军表示,东升街道上下将拧成一股绳,抢抓机遇,锐意进取,把群众的“小事”当作“大事”来办,将事关群众的一件件事“精准办”“马上办”“经常办”,真正把群众的“小确幸”变成“大幸福”,以更高标准为广大群众书写民生新答卷。
|